總論-全文主要分成三個簡介主題
一. 修持-修持分前行, 正行, 結行相續三部份來簡介, 前行為發心;
正行為尃注智慧,將簡介數種實修法; 結行為回向.
凡大乘修行法必具備以上三種金剛地基, 如不具備此三金剛地基
,則再長的修法,亦不足稱為修大乘法,如具備此三金剛地基,再短的乃
至吃飯供養,可稱為為尊貴的大乘法。行者不具此諸行,所修福德易失如
狂風中燭火易熄滅,如法的具備此三金剛地基,此所修功德如金剛地基永
不能摧毀,如八功德海一樣,黑業果的燭火亦難以燒盡。因此我們應有正
確的菩提發心,而如下士道為來世,中士道為自脫離輪迴,皆非大乘發心
,但如不以此下中士道發心為基礎, 則上士道之菩提心,亦難正確廣量的
生起。
二. 密義-心經外義為演化甚深見-般若空性, 密義含廣大行-菩提道
次第. 義如金剛經之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』, 『應無所住』為甚深見, 『
而生其心』為廣大行. 另如現觀莊嚴論即是闡釋大般若經密義-廣大行菩
提道次第; 故宗喀巴大師說諸佛聖言量皆為教授. 此密義之科判, 謹依藏
傳佛教盛傳之宗喀巴大師對心經的五道次第科判為主, 將於心咒講解部
份合論, 以顯心經為般若經之大明咒(總持)與 其心咒義.
三. 擊掌除魔障法-當年玄奘大師往印求學取經, 途中遭遇甚多魔障,
即依持頌心經來除魔障. 現於西藏及日本尚保留與修持此心經除魔障法,
一般在法會或修行前先唸誦心經一次, 再觀修此法, 擊掌三次以退妨礙法
會與修行之魔障.
此因編幅有限, 故以簡介為主; 所依心經版本, 藏傳佛教方面以
止貢噶舉派所譯版本為主, (因最近流通之貢噶上師演講心經錄的版本中,
漢譯文, 心咒與心輪的咒字皆有少許錯誤處故), 另於中國流傳最廣之玄
奘大師譯本, 因缺序分及流通分, 故又參考, 施護, 般若共利言等二版本
. 但發現玄奘大師所譯之『色不異空 ...空即是色』四句, 與諸版本之『
色即是空 ... 空不異色』正好相反, 另有少處差異處, 故盡量依諸版本
共通處為主.
本文重點是以修持法為主的簡介, 不同於逐字釋經之文, 故此不附心
經譯原文, 請自行參考各自版本譯文.
正論-
一. 修持
(一)前行
1.發心
無論任何修法, 重點在於發心, 因修行目的是為了實現發心; 如發
輪迴心, 即使修行三大阿僧劫, 亦只是成就漂盪於輪迴之因. 故修法
最首要為審察自心, 為何修持此法呢? 那我們應發何種心呢?
凡夫發心修持目的皆為輪迴, 而修行者是為成佛, 佛陀即為覺悟
者, 其具三種特質, 即自覺,覺他, 覺圓滿, 而其基礎即為出離心,
菩提心, 性空正見. 故修持心經或任何起心動念, 皆應觀照修證的是
執著輪迴因, 還是修證性空出輪迴因呢?
以上三法應皆具備, 否則修任何教法皆犯因果不相應. 故修法前
行依出離心, 菩提心為主, 而正行以般若正見為主..
發心修法-請依諸法師之教導來正確發心. 或依貢噶上師心經演講錄中之
教授; 此僅誠心建議, 應在稍得正確發心感受後, 再往下修持心經.
如在尚無少分前心發心感受時, 應將大部份時間花在思維修持發心前
行上, 依發心感受增長後, 才將正行時間逐漸延長. 如在不確定目
標前, 再如何精進修持, 只恐離目標愈遠矣!
修行態度-應離三過, 六垢, 觀四相 , 此於『貢噶上師心經講演錄』中
的聽經態度己詳述, 故不重覆.
2.受用境圓滿之修法-
依【如是我聞, 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鷲山, 與大比丘與大菩薩眾.】論報身
圓滿五受用之修法:
法-『如是我聞』, 所聽為大乘法, 是綜合佛說所八萬四千法門之心中心
, 秘密金剛句.
時-『一時』或『爾時』, 依表義世俗諦解釋, 其應處於生滅之間, 藏傳
佛教稱為『中陰』, 而依勝義諦來論, 無生亦無滅, 故亦無任何時
間居於生滅之間, 故我們應脫離世俗相對時間觀念的罣礙, 應勝解
世尊說法無時空限制, 只要具清淨正見, 世尊『爾時』或『一時』
當下即在此說法開示.
主-『佛』; 可觀於平額前上方虛空幻現釋尊, 或是般若佛母.
地-『在王舍城靈鷲山』, 觀現處於淨土壇城中. 因眾生無限, 故世尊亦
化身無限以行各種事業; 覺悟者無時空限制, 同時亦可化身無限,
故可觀世尊於前方法座上開示.
眷-『與大比丘與大菩薩眾』. 出家人自觀為年少童顏像, 在家居士自觀
為轉輪聖王, 曾受灌頂者可自觀為本尊.
由以上可積聚修此法之殊勝因緣.
3.般若利生-
【爾時, 薄伽梵入『觀法深明』三昧】- 『觀法』為『觀』察諸『法』
真實本相, 在中觀, 『深』表勝義諦甚深見-空性,『明』表廣大行世俗
諦-方便, 在大圓滿見『深』為心之本性空, 即為『体』;『明』為心具
感受之特點, 即為『相』; 心與明為一體兩面, 任運無礙, 悲心遍滿,
具判斷功能, 即為『用』. 此為世尊之體相用. 外相上, 釋尊住甚『深』
見三昧中, 密相中自然任運佛之威力, 致成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子演化『
心經』, 以利益眾生, 此為性空中『明』之無礙悲心化現.
『深』為般若, 『明』為菩提心次第, 密相中, 佛身因慈悲與往昔願
力, 成就而放無量大光『明』, 光明本質為深甚空性, 此具內外功用, 內
以光『明』遍十方世界利益及加持有情與聽法者證空性, 以去除聽法時無
明障礙.外可調伏欲界, 色界天人之傲慢, 彼因往昔善業而能身放光明,致
生傲慢, 故佛以其身放無量光明, 相對之下, 彼光明如螢光對日光,故可
轉生尊敬之心, 尃一聽受佛法.
利生修法-我們應住於觀法無自性之甚『深』法身境中, 而『明』現報身
五受身境,觀自身放光十方, 行上供養諸佛, 下施六度眾生之事業.
綜合以上諸法, 自轉輪聖王或本尊以修持, 內則可除自身常執之
凡夫見, 以培智慧資糧; 外則植福德資糧.
(二)正行-勝解修持經文
修持正行擬以見修果三部份來極精簡的總論與分論討論,『見』將
以中觀及大圓滿見來簡介,『修行』預簡介不同修持法, 『果』則總結修
行此法其果之殊勝.
總論-
『觀自在菩薩,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 照見五蘊俱空, 度一切苦厄』.
根-觀自在菩薩
觀自在, 『觀』本性空, 心之本性(空)『自在』清淨, 無著無染.
此為『無所住』菩薩, 證悟自在的『薩埵』發『菩提』心為利益『
有情』(薩埵). 此為『生其心』
★此於大圓滿見為心之『本性』(體)-空
道-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. 修持運『行』甚『深』見-『般若波羅蜜
多』於每一相續當下之『時』
★此於大圓滿見中為心之『特點』(相)-明
果-照見五蘊俱空, 度一切苦厄.
自覺-照見五蘊俱空,自證圓覺
覺他-度一切苦厄. 『悲』心度自他有情離『一切苦厄』
★此於大圓滿見中為心之『功用』(用)-大悲任運無礙遍滿.大圓滿見
之體, 相, 用為空, 明, 大悲遍滿, 譬如暗室無光, 慧燈一啟, 去無明黑
暗, 光自性『空』, 手抓摸不住故; 其具『明』之特性, 光亮除暗故;『
無礙遍滿』, 光明功用能充斥室內故.
上線日期:7/20/96 更新日期:7/20/96
西
藏佛教研究中心 噶瑪貢嘎塔喜 整理設計